似颜绘

 
 

<大当狂言之内·菅丞相>; 歌川国贞; 1815年

 

在众多浮世绘画师之中,胜川春章及其弟子、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和他的门人,他们的画作以“高辨识度”脱颖而出。他们笔下的人物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人物特点鲜明,即使混杂在其他画作之中,也能立刻吸引读者的视线。他们画作究竟凭什么如此吸睛,是什么让读者能一眼认出他们的画作呢?这就要归功于一种很少被谈及,但又非常重要的浮世绘技法——似颜绘

什么是似颜绘?像役者绘、美人画一样是一种浮世绘的题材类别吗?它和普通的浮世绘区别在哪?它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画师们要研究似颜绘呢?都有哪些画师致力于似颜绘的研究与创作?如何发展,又在什么时候抵达了巅峰的呢?让我们从这几个问题入手,聊聊浮世绘中的东方写实主义,“似颜绘”。

 

<大当狂言之内 八百屋于七>; 歌川国贞; 1814年

 

 什么是似颜绘?

“似”是指“相似/使某物与另一物相似”,“颜”指“容貌、五官、脸”,绘是指“画”,合起来就是指“与被画者真实容貌相似的画”。与东方绘画中常见的“路人脸”不同,似颜绘强调捕捉被画者的五官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忠实反映在画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和气质,不会与他人混为一谈。这也可以看做自镰仓时代兴起的写实主义肖像画在浮世绘中的运用实例。

 

<三代目大谷鬼次>; 胜川春英; 1792年

 

 为什么要画似颜绘?

从传统上来说,浮世绘与很多东方绘画类似,并不关注模特的真实容貌,画师追求的是样式化、模板化、理想化的美,在画人物时,脸型、五官、身材、动作都有一定的画法,重视写意多过写实。但随着歌舞伎逐渐成长为江户时代民众最热衷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市场对表现戏剧和演员的役者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时的歌舞伎与今天的娱乐圈颇为相似,出色的演员犹如天王巨星,有着自己的追随群体,而这些狂热爱好者就是役者绘的主要消费群体。观众在购买役者绘时自然希望能在画上看到喜欢的演员,想从众多演员中找到自己为之狂热的那张脸,这就意味着画师必须画出每个役者的特征,似颜绘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

 

<二世中村助五郎の団七九郎兵衛と中村仲蔵の義平次>; 胜川春章; 1768年

 

 哪些画是似颜绘?似颜绘和非似颜绘的区别大吗?

似颜绘并不像役者绘、美人画、风景画,它不是浮世绘中的一个类别,而更像是一种技法或者说创作概念。它的诞生与歌舞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大多运用在役者绘创作之中,但似颜绘并不等于役者绘。全身、半身、单人、多人、役者、美人——都可以是似颜绘,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画中人反应出了模特的真实容貌,就是似颜绘。似颜绘迫使画师去分析真人的五官和画法,对此后的美人画和其他浮世绘类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对熟悉歌舞伎演出的爱好者来说,运用了似颜技能的役者绘处处都能有着演员本人的神韵,嘴唇的角度、眉毛和眼睛的形状、招牌动作,都能让人想到具体的役者和角色。而如果你不熟悉歌舞伎演员,那么似颜绘看上去就是“五官特征更明显、更生动、更有辨识度”的人物画,不同人物之间气质和氛围有明显的差异,更有“活人感”。

 

<三世瀬川菊之丞 田边文蔵的妻子>; 东洲斋写乐; 1794年

 

 似颜绘就是肖像画?大首绘就是似颜绘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似颜绘和大首绘都以人物的面部为特征,两者之间似乎颇有共通之处,但两者之间却不能轻易画上等号。

大首绘是什么?大首绘是人物画中的“特写”画,只画主角的上半身或头脸部,放大五官在画中的占比,役者绘和美人画中都有这样的“大头照”。只画脸部就意味着画师必须着重刻画人物的五官与神情,这似乎与似颜绘的“写实”不谋而合。那是不是说明似颜绘就是大首绘,或者说大首绘必然是似颜绘呢?

 

<澤村宗十郎三世と瀬川菊之上三世の肖像>; 歌川丰国; 1795-98年

 

事实并非如此。大首绘中既有役者绘也有美人画,大首役者绘确实原则上都是似颜绘,近距离画出了演员本人的容貌大首美人画却未必是似颜绘,美人画画师想表现的是某一类女性的美,是女性的某一种心理活动或情绪,而不关注具体模特的真实长相,因此并不能看成似颜绘。诚然,浮世绘中美人的长相也各有不同,但那是画家对“理想美人”的理解差异导致的,而不是写实表现模特容貌差异的结果。归根结底,似颜的重点还是在“似”,而非具体的画面格式。

 
 

 哪些画家的画是似颜绘?

似颜绘诞生于江户明和(1764-1772)年间,由胜川派创始人胜川春章和一笔斋文调首创先河。在春章和文调另起炉灶之前,鸟居派就是役者绘的统一标准,他们的役者绘主张理想化、模板化的美,画出演员实际上不具备的虬结肌肉,夸张化演员的气势和力量感,美则美矣,但画中的役者和真实的役者并没有什么关系。随着歌舞伎文化的发展,人气演员有了自己的追随者,人们逐渐就对无法分辨扮演者的“理想化”役者绘感到有所不足。此时应运而生打破僵局的,就是胜川春章和一笔斋文调的“似颜役者绘”,这一风格也被两派的画师们所继承。胜川春章的弟子春好、春英、春潮,一笔斋文调的弟子柳文朝等人都以擅长似颜绘而闻名一时。

 

<五代目市川團十郎>; 胜川春章; 1774年

 

神秘的东洲斋写乐是似颜绘写实主义的巅峰,他在1794-1795的10个月里创作出版的145副作品堪称浮世绘中最“写实”的画作。可惜的是,过度的写实就像未经美化的写真原片一样,缺乏修饰和美化的风格也难以被市场消化。观众希望在画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役者,但并不想看到他们完全“真实”的一面,市场需要的是能调和“写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似颜绘。

 

<初世市川男女蔵の奴一平>; 东洲斋写乐; 1794年

 

此时登场的就是歌川丰国,也是江户后期最大的画师流派歌川派的创始者。他和他的弟子歌川国重、歌川国贞、歌川国芳都以似颜绘闻名,他们与写乐不同,主张在捕捉并放大役者本人五官细节的同时对其余部分做一定的美化。观众既能在画中人身上看到演员的特征,又感受到了角色想要呈现出的氛围和神韵,恰到好处的平衡就是歌川派似颜绘的成功关键。

早期画师们比拼的是如何“更写实”,比如胜川春章和他的弟子们正是因为写实能力更强、细节捕捉更精准,才在市场中击败了一笔斋文调。但在东洲斋写乐横空出世之后,观众和画师们突然意识到,极端化的写实也许不是答案。从这里开始,似颜绘就从单纯的“像”转向“又像又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首先达成了这一点的歌川丰国堪称似颜绘的高光人物。

 

<役者舞台之姿絵 かうらいや>; 歌川丰国; 1794年

 
 
 

 似颜绘之间有区别吗?什么叫理想与写实的平衡?

就像上文中聊到的,似颜绘也有它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那什么是极端的、过度的写实?写乐和丰国的画究竟有多大差距呢?非常幸运的是,写乐和丰国不仅是同时期出道、同台竞技过的画家,他们甚至还为同一位演员、同一个角色各自画过画。我们得以通过对比两人的画作,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在“似颜绘”上两位大师的不同处理方式。

<三代目大谷鬼次之川岛治部五郎>; 东洲斋写乐; 1794年

 
 
 
 

<役者舞台之姿絵 まさつや>; 歌川丰国; 1795年

以三代目大谷鬼次在宽政6年扮演的川岛治部五郎为例,写乐和丰国都画出了役者高挺的鼻梁、棱角分明的下颌线,斜飞向上的吊梢眼,在眉骨处折角的浓眉,很好的表现了演员和角色的男性气概。但写乐在大谷鬼次的鼻子下面画出了深深的法令纹,额角凸起的青筋也显得更加狰狞凶恶,让人感到有些“丑陋”。相反丰国笔下的大谷鬼次没有这些肌肉细节,有的只是从身形姿态中传达出的潇洒气度,通过省略表现出了更强的美感。类似的问题在“女形”演员,也就是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性役者的画中也能看到。写乐笔下的女形演员虽然身着女装,但仍保留着演员本人的男性特征,而同样的情况,丰国就会可以抹去男性特征,柔和演员的脸型轮廓,在保留五官特征的基础上把演员当做女性来创作。

 
 

观众确实想在画中辨认出自己喜欢的演员,想感受到如同身在剧场一样的真实体验,但他们想要的是戏剧中的“美”,而不是不加掩饰的“真实”。似颜绘是真实的艺术,也是理想化的艺术,歌川丰国和他的门人弟子们正是抓住了市场的这种诉求,掌握了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才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坂東三津五郎 市川男女蔵>; 歌川丰国; 1798年

 
 

 【名词释义】

役者绘:表现歌舞伎演员舞台演出或角色扮相的画作。有全身像、脸部特写、舞台剧情场景等几种表现形式,深受戏剧爱好者追捧。

大首绘:放大模特的头脸比例,特写面部、强调五官与表情的画作。在役者绘、美人画中均有运用。

似颜绘:指“与被画者真实容貌相似的画”,可以运用在任何形式的浮世绘之中,表现模特本人的五官特征,大多运用在役者绘中。歌川丰国及其弟子尤其擅长这种技法。

 

Sharon

 
Previous
Previous

浮世绘百态大辞典

Next
Next

千人一面美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