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役者绘风格图鉴
理想、写实、平衡——役者绘的三大风格
役者绘与美人画并列为浮世绘的两大支柱。随着时代变迁,对舞台上演员身姿的记录方式也不断演变。表面上,役者绘是对歌舞伎表演场景的描绘,实则反映了画师对市场审美的判断和自身画风的定位。鸟居派和歌川派是拥有不同风格的役者绘名家,再加上异军突起的东洲斋写乐,恰好代表了役者绘的三种审美。鸟居清信强调力量与理想化,确立了役者绘的基本框架;东洲斋写乐则以夸张的写实手法还原演员真实状态;歌川丰国与国贞师徒在理想美与写实之间找到平衡,发展出江户晚期最成功的役者绘风格。
雄浑刚健 样式美的代表——鸟居清信
鸟居清信是役者绘名门鸟居派的祖师,以理想化和样式化的表现手法著称。他的役者绘多采用正面构图,演员直面观众,常见持刀、单膝跪立、怒目回首等经典姿势,突出歌舞伎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感。人物比例极大,占据画面80%至90%,几乎要“破纸而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背景处理简洁,常画出舞台的栏杆或墙壁,或干脆留白,与粗犷有力的线条相辅相成。五官特征高度程式化,重视塑造角色的理想美感,优先于真实的演员面貌。整体上,清信的作品强调角色的象征意义和样式美,是对舞台角色的理想化呈现,而非写实。
极限夸张 残酷的写实主义者——东洲斋写乐
东洲斋写乐是浮世绘史上神秘且短暂的革新者,活动期仅约十个月,却留下约140幅役者绘。他的大判大首绘极尽夸张写实之能事,脸部扭曲、肌肉绷紧、皱纹明显,捕捉并放大了演员表演瞬间的张力与紧张感。写乐不回避角色的丑陋与异样,以几近残酷的方式展现歌舞伎演员的真实状态。他从不在画中添加舞台景物,而是用纯色背景让观众的视线全部聚焦于演员脸部,强化表情的视觉冲击。
兼而得之 掌握平衡之美——歌川丰国与歌川国贞
歌川丰国与国贞是江户晚期歌川派的代表画师,他们的役者绘风格在理想化与写实之间取得了平衡。与鸟居清信不同,丰国和国贞的画面背景丰富多样,常描绘室内、庭园、夜景等自然与生活空间,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更加细腻,能表现出愤怒、悲伤等情感瞬间,强调演员所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歌川派十分重视“似颜”,通过眉形、鼻梁、眼神等细节刻画演员独特的面貌特征,确保观众能够认出具体演员。同时对演员形象又极尽美化,画出了观众心目中演员与角色结合后的完美姿态。歌川派的役者绘因而成为写实美与理想美的折衷典范,奠定了役者绘的黄金时代。
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