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风景图鉴

 
 
 

在浮世绘众多题材中,风景画诞生最晚,却最为独特。不同于役者绘、美人画等以人物为核心的表现形式,风景画将山川、河流、海滨等自然景物推向前台,人物反而成为点缀。最初,风景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存在,随着绘画技法和构图观念的演进,逐渐具备独立表达的可能。至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时期,风景画在形式与艺术性上皆臻成熟,确立为浮世绘中一个独立且备受推崇的重要门类,至今仍广受收藏家与研究者青睐。

草创期的风景画

18世纪中期,奥村政信首创“浮绘”,被视为风景画的起点。 他引入西洋透视法,将人物从室内引向庭院、街景和山水空间。然而彼时的技法尚不成熟,透视错乱、空间关系混乱,画面中常见多个消失点。尽管如此,这类作品以其新奇的空间感带来了观赏趣味,艺术性尚属次要。风景在此阶段初露端倪,离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转型期的风景画

技法的吸收与探索促使风景画逐步走向成熟。代表画家有鸟居清长和北斋的弟子升亭北寿。 清长对画面的理解是三维立体式的,他率先启用三联绘的新模式为风景创造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近中远景的透视关系也有了很大进步,可惜的是风景此时仍是配角。 北斋的弟子北寿进一步借鉴西洋绘画,使用一点透视和阴影塑造立体感,尽管表现仍显粗糙,却是“横版大判”风景画第一人。他的画作对北斋后来的风景画创作具有关键影响。整体而言,此时期风景画已初具姿态,但仍在独立性、技法成熟度上有所欠缺。

 
 

成熟期的风景画

19世纪中叶,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将风景画推至高峰。 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被市场所接受,多为横版或竖版大判,印刷精美,且画家在其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西洋技法中的透视、光影与明暗处理被灵活吸收,画面展现出更自然的空间表现与东方意境。 北斋强调构图张力,擅用几何结构与粗硬线条,画面动感强烈,魄力十足,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把富士山的雄壮和力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广重则更擅长用柔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自然的四时变化,用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来抒写风景之外的诗意与情绪之美。 至此,风景画完成了从背景到独立门类的蜕变,,成为了浮世绘中不可不提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Sharon

 
Next
Next

浮世绘役者绘风格图鉴